坪頂古圳
在農業社會的時代,圳道在居民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從日常生活的飲水、灌溉用水、到人畜盥洗,甚至涵養森林、水土、無不息息相關。
然而隨著工業化、都市化,許許多多的圳道因為都市開發,原有的角色和功能已逐漸消失!有些圳道甚至因為家庭廢水、工業廢水的排入,變得污穢不堪,甚至藏污納垢,令人望而卻步!也有不少圳道因為都會交通的需要而「地下化」了,圳道不但失去昔日風貌,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這些圳道曾貫穿都會中心呢!
但在大台北市地區陽明山的平等里、溪山里一帶,卻有三條古老的圳道--坪頂古圳、坪頂新圳及登峰圳,這三條古圳均源自蓊鬱蒼翠的鵝尾山。不但依舊保持原有自然的風貌,清澈見底的流水依然潺潺不止,而且還供應當地高品質的飲水和灌溉用水。難能可貴的是,由於古圳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經營管理之下,保存相當美好,不但成就了當地特殊的花卉產業,也使平等里、溪山里成為大台北都會地區高水準的居家生活環境。徜徉古圳,沿岸翠綠的美景,令人心曠神怡;盛開的野花,迎風搖曳,美不勝收!走進宛如綠色隧道的自然步道,周圍蟲嗚鳥叫,有如置身在世外桃源一般!
台北市「平等里」古稱「坪頂」,是陽明山丘之河谷台地;據考證在清乾隆六年(1741年)福建漳州人何士闌最先來開墾,而後陳促、林臣度等人先後入山開發,及至清道光年間,入山墾殖者愈多,為了飲水和農田灌溉,於是先後開闢坪頂古圳及新圳,當地有了水稻與茶之種植,到西元1909年,日據時,當地居民又開鑿了登峰圳,自此而後充沛水源,使平等里與溪山里奠定產業根基。光復初期,交通不便,然在當地居民與農田水利會同心協力並在台北巿政府積極輔助下,現在的道路網四通八達,圳路灌溉區的平等里與溪山里也成為台北巿都會區最著名的蔬菜,花卉、果樹和休閒農業重鎮;尤其是這三條古圳的水徑時間最久的已有162年,最短的也有88年,但難能可貴的是它們所提供的水源不但質美,周遭的生態系也維持的相當完整,山黃麻、筆筒樹及吸引蝴蝶的澤蘭、山菊等植物,黃口攀蜥、草蟬、斯文豪氏蛙等動物及昆蟲、水生生物資源均相當豐富,目前不但是台北市民登山健行、做森林浴的好地方,更是市民進行自然觀察最理想的步道。
環保是在保護自己,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陳弼仁
昨天,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。也順便與許久未見面的朋友碰碰面,聊聊天。坐在一對夫妻檔朋友的旁邊,太太告訴我,他上次看到先生用保麗龍裝著食物回家,就對著他說:「你看,用保麗龍裝,這樣子對得起某某某(指筆者)嗎?」心中有許多感觸。許多朋友因為知道我比較關心環境的問題,出門吃飯常常自備筷子和茶杯,總是習慣把我歸類於所謂的環保人士。無形當中,就憑著想像,或是將我視為不食人間煙火,或是將我看成整天穿著我愛地球裝,過著儉樸原始的生活,或是整天閒閒到處參加遊行抗議。當然,有更多的人以為,我就是那種道貌岸然,離群索居的人,或是那種高唱著理想,總是浮在離地面2公尺高度,或說是與眾不同吧?其實,這些描述,好像都是,好像也都不是。這兩年來,我也似乎習慣了別人所加諸的各種形容詞。畢竟我們也都只能憑著一點點的印象來描述自己的朋友。
這兩天去參加土地倫理研討會,陳慈梅老師說了一段他為何會從一位物理學教授,原本對環境都不太關心,也從來不認為環境問題與他有任何關係的人,轉變成今天舉辦研討會,來關心台灣土地倫理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問題。他說道,他是一位媽媽,當他有了小孩以後,他很高興的用母乳來餵養自己的小孩。尤其是在十幾年前,台灣爆發了利用進口飼料奶粉來冒充嬰兒奶粉的事件。面對其他使用奶粉來餵養小孩的親戚朋友,陳老師一方面感到慶幸,一方面也覺得驕傲。但是,當他得知了過去人們大量使用的殺蟲劑DDT(已被禁用多年),至今仍然殘留在環境中,透過食物鏈的循環回到人體裡。而且,還會透過懷孕的過程,或是母乳而進到自己小孩的體內。原本身為媽媽親自餵養小孩的那種驕傲失落了…他才深深的感覺到,環境問題就是日常生活的問題,你我都逃離不了。從此,種下了陳老師開始關心環境的種子。
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,關心環境問題,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善與惡、是與非的問題,而是程度上的問題。改變一些原本的習慣,出門多帶雙筷子、杯子,多帶個購物袋,少拿塑膠袋,資源回收…等,這些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舉動。當然,社會大多數人仍然習於往常的方便性與經濟性,在眾人睽睽之下,即使只是拿出自備的筷子,都可能因為一時的不好意思,或是不經意的就給他忘記了。其實,這都是很正常的!就我個人的經驗,從知到行,至少也經過了四、五年的時間。從整天談環保,一直到與主婦聯盟的媽媽們接觸,在整桌人用著自己的筷子時,不免感到不好意思!又經過了好幾個月,好幾次反覆內心的反省與愧疚後,才慢慢養成習慣!可知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習慣養成都是那麼不容易啊!而且,當你習慣了之後,你才會真的發現,你不是在做什麼環保的工作,因為,那只是你生活裡頭的一個習慣而已,並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釋。
電動車汽車市場觀察
美國通用汽車、日本豐田汽車,今年內不約而同地推出了量產的電動車 ,EV1及RVA4 L EV,國內的某家企業也首度展示了未來可能投資生產的亞太一號(
AP-1),一時之間似乎下一世紀代步工具--電動車,即將走入我們現實的生活 ,而藉由大量使用電動車,以降低空氣污染保護環境的理想也就要落實,不過,理
想與現實的差距仍有待科技興運氣弭平。
內燃機汽車發明已一百年,在環保意識抬頭之下,人類慢慢發展出一套 「地球成本」的觀念,各國政府的鼓勵及法令的限制,也推波助瀾地促使各大車廠傾
全力進行動車的研發,而真正讓國際車廠下決心投入的原因,還是市場因素。
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,自一九九八年起,在美國加州銷售的汽車中, 必須有百分之二是「無公害車」,而目前好像只有電動車能達到這個標準,到了公元
兩千零三年,這個比例要增加到百分之十,在美國已有十二個州要跟進這個標準, 所以只要誰在科技,特別是電池科技上先有重大的突破,就意謂著可以擁抱廣大的市場及鈔票。
通用推出的EV1,是由概念車IMPACT演化而來的轎車造型的電動車,總重一千 三百五十公斤,配置了廿六個十二伏特的電池(而非流行的鎳氫電池),經過三小
時的充電,依路況的每次可以行駛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,這部大小與喜美車相當的電動車,極速為一百廿八公里,可輸出一百卅七匹馬力,較之路上的汽車亳不遜色
,此外,經過專業汽車媒體試駕的結果發現,馬達的噪音也比汽車引擎小,不過售 價約為三萬五千美元左右﹝九十六萬台幣﹞。
日本豐田汽車今年也推出了RAV4 L EV,比日本本田及日產EV車提前量產,它使用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休旅車RAV4
L為主體,所以是一部類似吉普車及休旅車的電動車 ,使用豐田與松工共同開發的鎳氫電池為動力,每充電一次可以行駛兩百一十五公里,
這正是豐田判斷RAV4 L有市場性而提前推出的原則。
除了超長的行駛距離外,RAV4 L在配備上,也具有日系車高科技的特色,包括前
座雙安全氣囊、有可以吸收UV抗紫外線的後窗等,但售價也頗為不俗,要價四百九十五 為日幣,與汽油的RAV4一百九十萬日幣相比,高出了二點六倍之多。
|